吉林財大校長:東北市場不活躍 要加大政府改革

主持人:宋委員,我們很多網友可能就是小微企業的老板,那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責任編輯:張義凌

主持人:一直以來,東北振興發展都是很多人關註的熱點。有人說東北產業結構要調整優化,國企改革還需要深入,您贊同這個觀點嗎?


新浪新聞公眾號

主持人:也是一種金字塔模式嗎?

宋冬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因為大傢原來有一種認識,不能說不正確,但是我認為至少是不全面的。似乎是我們要把經濟搞上去,就要抓大項目,抓大企業。其實大傢都知道,大企業是從小企業發展起來的,特別是真正想把大企業能夠引進來,能夠留得下,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上下遊之間要按照這種——我把它叫做“生態產業鏈”,像自然界的生態一樣。就是說有大企業有小企業,成千上萬的小企業去支撐大企業的發展,然後大企業通過它的產品的鏈條的延長,不斷地有小企業的介入,使得分工逐漸細化,這就是一個產業的成長。

台中西區月子中心評價

主持人:高校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又將如何把學生培養成創新型人才?

宋冬林:我覺得抑制東北振興的一些因素,也恰好是我們的短板。東北的問題,首先是市場不活躍。一傢企業在你這裡生產、經營、銷售,它就要有周邊的環境,周邊的環境如何直接對它企業的生產,特別是它的擴大再生產有直接的影響。營商環境的改善直接體現著體制改革的成果,關於進一步改善東北地區的營商環境方面,發改委也下發瞭文件。營商環境怎麼改,首先我們在觀念上要重視企業傢,重視企業,因為他們是財富的創造者。政府也好,包括學校也好,我們是國民收入再分配,不是直接的創造者,所以這個大傢要清楚,企業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第二個就是要加大政府的改革。營商環境有企業微觀的問題,就是說政府管得少才能管得住,管得住才能管得好。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政府要通過簡政放權,能夠放給市場的由市場來解決。

宋東林:大傢應該關註到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區域發展的部分,中部崛起,西部開發。對於東北,提出的是深化改革,我覺得它是有明確的指向性。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們註意的是“三去一降一補”,還有就是我們供給和需求的相互關系出現瞭所謂結構性的偏移,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制度方面。調結構是要調企業的產品,企業構成瞭整個經濟運行和發展的微觀基礎,在東北有大量企業是國有企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之後,體制機制根據市場需要變化,及時地調整產品,結構問題就解決瞭。

宋冬林:各個學校都在探索自身的培養模式。因為我們是一個以財經類為主的多學科院校,我們在教育上的改革首先在學生的素養方面,未來國傢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這也是大部分學校面臨的首要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文科類院校培養這種創新意識要多汲取科學的素養,比如文科生對理工科的科學現代技術的發展瞭解不多,這個恐怕不行。第三個就是打破現有的學科專業的限制,特別是交叉學科,因為交叉學科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社會性。過去僅僅局限於某一個特定的專業,既不利於培養復合型人才,又脫離實際。

主持人:未來幾年,創新將作為我省的第一經濟驅動力,創新驅動需要人才來支撐。作為一位大學校長,您認為高校該如何創新驅動,為吉林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宋冬林:我覺得好的建議,第一,得要知道我想做什麼。無論做什麼事情,無論做什麼產業,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充分地準備和謀劃。第二,要知道這個產業怎麼發展,一是首先明確我要做什麼,第二個才是我怎麼做的問題。怎麼做,我覺得就是國外這些小微企業的發展,它就像剛剛我講的那種自然的生態結構一樣,要在大企業當中尋找它的下步發展的鏈條。通常大企業,因為它的體量大,那麼它有信用。當然這裡兩個方面,一個是小微企業要和大企業的一些相關的產品或者是產業能實現這種有機的銜接,同時大企業也要知道,它怎麼才能和小企業搞好關系。當所有的企業都發展瞭,尤其那些小微企業,給你支撐瞭這種金字塔巨大的底盤的時候,那麼大企業的發展,就更加有競爭力。另一方面,小微企業的發展還有賴於政府給它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平臺。因為這些小微企業,尤其是有不少大學生創業的,他可能是在技術上,有他的一技之長,但是不一定瞭解財務,那麼通過建立這樣的技術平臺,或者是財務和金融的服務平臺台中西區住月子中心,就是現在我們講的所謂的孵化器,來給他們提供這樣的一個服務。

1月25日,政協吉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長春召開,晚上6時,省政協委員、吉林財經大學校長宋冬林做客2018吉林“兩會”新媒體直播間,談參會感受並就網民關註的問題與主持人路豐源進行現場交流。

主持人:近年來,我省充分釋放民間投資潛力,一批有潛力有規模的項目集中落地,這背後有著怎樣的積極意義?

主持人:您覺得東北的產業結構調整,它和振興東北,比如說改善營商環境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

宋冬林:十九大提出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到2050年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那麼如果我們以創新作為新的增長動力,很顯然,大學的教育教學改革成為新的目標:首先我們培養的學生要對變化有一個非常強的適應能力。如何適應變化呢?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要去不斷地灌輸這種變化。另外,就是實踐和理論的緊密結合,我們要把社會需要的知識及時地反映到教學內容中去。

主持人:在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我們的宋委員,在吉林省最近也是聚集瞭一批以創新為根這樣的小巨人企業,這種現象您怎麼看?

主持人:作為吉林財經大學的校長,一直以來您都關心著吉林經濟的發展。過去一年吉林在振興老工業基地發展中集聚新動能,走出瞭高質量發展之路,對於取得的“實打實”的成績,對於“高質量”這三個字,您何如理解?

宋冬林:印象很深刻,第一點就是兩個報告和巴音朝魯書記的重要講話。巴音朝魯書記在講話中對我省過去五年的政協工作給予瞭充分肯定。黃燕明主席在報告中提到瞭過去五年上一屆政協做的大量工作。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八個“更加”,特別是創新工作思路和創新工作方式上的八個“首先”。巴音朝魯書記和黃燕明主席在講話中提出瞭新時代我省政協工作思路和指導思想,特別是對像我這樣的新委員提出瞭新要求,要提高五個方面的能力。

宋冬林:對,一種金字塔的模式。你說得很形象,在自然界,高端的自然生物和每一個生物群落,是根據它的海拔和氣候,然後形成一種自然的分工,相互是支撐的,相互是依存的。所以我發現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經濟越活躍的地區,通常是那些小微企業發展最好的地方。我們在註重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的時候,尤其不能忽略小微企業的發展,因為在一定意義上,最適應市場經濟,或者說和市場經濟最具有這樣親密聯系的是小微企業。所以說如何培育這種小微企業能夠生存成長的環境,才是我們要打造的符合市場經濟健康台中北區月子中心發展的需要。

宋冬林:大傢都知道,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國經濟進入到一個高速增長的發展階段,我們有一個增長方式的轉變,由過去經濟的高速增長轉為高質量發展。以我的理解,“高質量”體現在這幾個方面:第一個,“高質量”是平穩的,從表象來看是平穩且均衡的增長;第二個就是有效益的增長。我們現在提出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經濟發展要在效益上下功夫,那麼第三個必然就是可持續的。我們的高質量發展一定要是可持續的,增長得平穩,增長得有力,增長得可持續。過去我們的增長是靠要素驅動,現在轉為創新驅動,就是可持續的,還要保持好的環境。

宋冬林:從往年的經驗來看,投資對於吉林包括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長的影響超過60%。對於像我們這樣省份來說,投資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民間投資,在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來,對支撐我們的高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年,民間投資出現瞭一些波動,一個是我們講到的增長和發展,大傢有一個誤區:那麼既然我們是創新驅動,不是要素驅動的話是不是對投資就不那麼在意瞭?這是個誤區,無論是發展還是高質量發展,都需要相當的資金的投入,那麼民間投資對於增長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增加說明瞭我們環境的改善。東北地區的要素是集聚不足的,從投資角度來看,對於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要素不足就證明其具有投資的潛力和價值。投資具有連帶效應,特別是一些大的企業進駐之後,會對其他企業有一些示范帶動作用,我認為我們在過去營商環境的治理方面還是有很多成績的。

主持人:好,謝謝宋委員!

來源台中北屯區月子中心:中國吉林網

原標題:台中西區高級月子中心吉林財大校長:東北的問題首先是市場不活躍,要加大政府改革

主持人:您好宋委員,今天上午您參加瞭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開幕會,有什麼感受?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arrow
arrow

    exwaa653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